設立調解銜接聯絡點和僑聯法官工作室,選聘僑聯調解員,以僑搭橋,以心幫僑,以調促解,有效化解涉僑、涉外糾紛——
  “莆田有個‘江口’,挑起了海外的三個‘江口’。”當地人這樣形容江口的特色。
  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是我省著名的僑鄉之一,轄區總人口只有7萬多人,而旅居海外的僑胞卻多達19萬餘人,目前當地共有僑資企業250餘家,吸引外來務工人員5萬多人。
  出國“淘金者”多、僑資企業多、外來人口多,形成了江口鎮典型的“三多”現象。這種現象造成了當地留守家庭越來越多,涉外涉僑婚姻糾紛、贍養糾紛,以及僑資企業之間的經濟糾紛、勞資關係糾紛等問題也愈發突出,調解難度大。如何調解處理這些糾紛,成為了擺在當地基層法院和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以僑搭橋:布起調解銜接網
  涉外涉僑糾紛,跑法院是一個解決辦法。“不過,大大小小的糾紛,都去跑法院,也不是個好辦法。”江口鎮僑聯主席盧國珍說,“打官司既耗時耗力,又浪費錢,到最後判決結果下來,損害雙方感情不說,執行起來也困難重重。”
  如何發揮優勢,更好地調解僑務糾紛,當地人摸索出了新辦法。江口鎮僑聯屬下有幾十個村僑聯小組,僑聯組織網絡健全,有一支長期熱心為僑服務的工作隊伍,尤其是各村、居委會僑聯小組長,他們熟悉僑情,掌握僑務政策,又與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歸僑僑眷長期緊密聯繫,僑胞們充分信任他們。因此,充分發揮僑聯小組的網絡優勢,以僑搭橋,巧妙化解各類涉僑涉外糾紛,成為了一條“捷徑”。
  2007年,江口僑聯便與當地法庭合作設立了調解銜接聯絡點和僑聯法官工作室,並通過選聘和培訓各村、居委會僑聯調解員,整合各種可用的調解資源,探索建立起了僑鄉多元化糾紛調解新機制,成效顯著。
  “一來,僑聯調解員對華人華僑的情況很瞭解,長期為他們‘鞍前馬後地跑’,與僑胞有感情。二來,調解員身後有法院工作人員‘撐腰’,底氣也更足,動之以情,曉之以法,好把矛盾儘快化解,平息糾紛,維護僑益。”幹了十幾年僑聯工作的盧國珍笑著解釋道。
  以調促解:化解糾紛不傷情
  涉僑涉外糾紛,調解難度大,若處理不慎,還會影響僑鄉穩定。“雖說矛盾糾紛可以通過訴訟解決,但勢必難以化解彼此心中的怨氣,因此我們提倡以調促解,化解糾紛也不傷感情。”江口法庭法官喻群芳說。
  一首詩巧妙化解了一次鄰裡糾紛,這件事成為了以調促解的最好樣本。原告楊某常年居住澳門,他老家的祖屋與被告唐某的家相鄰,雙方原先約定各家圍牆的牆檐必須在30釐米以內。後來唐某擅自在自家牆上搭蓋起防雨棚,影響到楊某家的通風采光和排水。雙方爭執不下,遂訴至江口法庭。
  法院受理此案後,調解員盧國珍與經辦法官商議,現場勘察並瞭解情況後,便借用“六尺巷”的歷史典故,對二人曉之以理。典故是說清朝年間有個大學士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利用職權幫忙打贏這場官司,張英坦然一笑,揮筆寫詩一首:“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信,便退讓了三尺,鄰居後來也讓出三尺宅基地,結果成了六尺巷。
  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讓楊某和唐某的情緒緩和不少,調解員繼續耐心調解道:“鄰裡關係要比磚瓦更重要,而寶貴的生命和時間也遠比紛爭重要得多。”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勸告中,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被告唐某同意縮短牆檐,並將防雨棚改成水漏管,不再滴水至楊某家,兩人最終在調解室
  內握手言和。
  對此,江口法庭庭長李瑩桓感慨不已:“我們的辦案人員才幾個人,每年卻要處理800多件案件。而建立調解銜接聯絡點後,調解員們帶著感情去處理糾紛,不僅可以成功化解矛盾,而且還能使雙方自願履行義務。”
  自僑聯調解銜接聯絡點設立以來,當地僑聯共引導訴訟83件,訴前調解219件,委托調解122件,協助調解177件,促進了僑鄉的穩定與和諧,江口鎮僑聯也因此多次被授予“全國僑聯繫統先進基層組織”稱號。
  以心幫僑:解心結樂僑胞
  “能在庭外調解的,儘量庭外調解,調解不成的才去法庭,免得法庭相見傷和氣。”盧國珍說,對於涉外涉僑糾紛,爭取引入訴前調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盧國珍曾成功調解一起夫妻離婚案。原、被告長期在西班牙務工,兩人感情破裂,就離婚一事互不相讓,原告請求法庭判決離婚。知道事情後,盧國珍趕緊聯絡兩人,並以孩子為突破口去感化他們,來來回回多少次,盧國珍費盡口舌地調解,最終雙方達成離婚和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的協議,做到了和諧結案。
  對於江口調解銜接聯絡點,不單單是發生糾紛時僑胞會想起它,就連房屋拆遷、子女入學就業等問題,僑胞也會到這裡尋求幫助。為此,聯絡點專門啟動“節假日辦案”工作機制,這是因為僑胞長期在外,大都在節假日回鄉,實行節假日辦案方便僑胞隨時聯絡調解員,解決矛盾糾紛。一個個用心、用情的幫扶,不但成功調解了糾紛,更是贏得了廣大僑胞的信任,許多僑胞回鄉後,總愛到江口調解銜接聯絡點“串門”,不少僑胞還把這裡喚作“溫馨的家”。
  本報記者李向娟  (原標題:“江口模式”求索僑務糾紛調處新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l44klcgv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